话传统,优良传统代代传
郑连第 中国水利学会原秘书长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当前文化自信的基础,而水文化是贯穿中华文明传承始终的重要内容。作为水利史研究者,在退休后的健康年华里,能够为宣传水文化尽一份力,感到充实而愉快。
侯全亮 黄委办公室退休干部
虽然我已经离开工作岗位数年,但看到眼前黄河人紧张劳作的景象,仍然不禁令人赞佩和心动。1982年,我刚从大学毕业分到黄委机关工作不久,单位让我赴花园口水文站采访迎战大洪水的英勇事迹。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黄河第二大洪水,河面浊浪翻卷,堤防全线偎水,当时整个下游抗洪部署在等着这里的水文情报。走上测船,老站长的脸色那么严峻,老船工的脸色那么刚毅。连续几天几夜洪峰浪尖的顽强搏斗,当无线电波载着花园口洪峰15300立方米每秒的重要水情传往黄河防总时,大家紧绷的神经才稍有松缓。后来,这个站以“顶得住、测得准、报得快”的英勇事迹,被评为黄河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再后来,我多年工作在治黄宣传战线,更有机会接触很多黄河人,那一张张满怀豪情的修防职工的脸庞,那一幕幕严峻异常的抢险堵漏场面,一双双严密监视黄河水沙变化的水文尖兵的眼睛,常映入我的眼帘,引起我由衷的敬佩。
高小洋 珠江委退休干部
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故事,做好实事,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纵观世界文化源流,是水势滔滔的江河孕育了灿烂的历史与人类文明。流淌在东方的两大河流,长江与黄河滋润了绚丽多姿的中华民族文化。水文化是人类创造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历史、地理、自然等诸多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友梅 青海省水利厅退休干部
话传统,就要退休不退学,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学以致用。
谈复兴,倾情感言新时代
刘志广 水利部国科司原司长
结合自己多年的外事工作经历,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二十年代的出国观察中,见证了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以崭新的理念指导我们的对外工作,以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全球水治理做出中国贡献,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陈进 长江科学院原副院长
我在长江委工作30多年,见证了国之重器三峡工程设计、建设和运行整个阶段,目睹了近20年长江保护和发展巨大的变化。过去长江委的工作主要关注长江的治理、开发与利用,特别是防洪工程体系的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发展一样的高度,全面推行美丽中国建设,在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同时,强调生态优先,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开展了保护长江一系列专项行动,使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以长江干流水质为例,在2012年前,长江干流水质优良率一直在80%左右,长江沿线有700多干流污染带,湖泊污染状态更为严重,水污染、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2016年开始实施长江大保护,到2022年长江干流水质优良率达到98%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相信长江生态环境面貌会进一步改善,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目标一定会实现。
海委的老同志们在调研中谈到:
南水北调工程,尤其是中线工程的通水,大大缓解了北方干旱缺水的情况,让北京、天津等地人民喝上了甘甜的汉江水。惠及亿万人民的同时,也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后续大运河全线通水、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的建成,都彰显了我国水利事业的伟大成就,我们为祖国的水利事业取得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基础筑牢,才能撑起万丈高楼,这些成就得益于我国扎实的基础建设,尤其是水利基础建设。
顾跃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水利建设发生了质的飞跃,全区防洪抗旱体系进一步完善,水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高,水利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水利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水利改革创新不断加快。参观平陆运河后,看到建设速度惊人,收获很大,建成后通江达海,感到由衷自豪,同时充满信心,相信该项目一定能如期完成。
聚力量,积极献策新征程
水利部信息中心的老同志们在座谈中表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团结一心、努力奋斗。作为老党员老干部要初心不改,继续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为数字孪生赋能智慧水利凝聚更多正能量。
徐英三 淮委退休干部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治水史。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极具光辉的文化财富。自古以来,流传着许多水文化方面的经典故事,如大禹治水、都江堰、大运河、安丰塘、红旗渠等,这些故事无不与其中的人物有关,可以说治水管水的人物是水文化的灵魂,建议加大水利人物的宣传,把工程与人物联系起来,多建有文化底蕴的工程。
黄嘉明 松辽委退休干部
水文化是一种具有水特征的文化态,中华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化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许多成果已转化为水文化建设的实践,成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对推进精神文明和水利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孙道成 辽宁省水利事务服务中心离退休支部书记
提高对水文化的重视程度,要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应全面地对水文化进行分类对照,找出不足并加以修正。要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端正态度,切实把力量聚集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编辑 | 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