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作广场
小康路上的追梦人
2020-12-22 08:27  

  小康路上的追梦人

  长委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刘原

  每个人,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想告诉他,翻过山后,会有别样的风景。

  去年10月,我和老杨利用休假,沿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等四条大江远行。大江奔腾,恢宏豪迈,处处美不胜收。这美,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耕耘后的收获。

  居住在这里的纳西族、独龙族、傣族同胞们,在党的扶贫政策指引下,用勤劳与智慧,摆脱贫困,成为小康路上的追梦人、实践者。

  镜头一:小聪家的致富路

  从怒江大峡谷西北部翻越高黎贡山,来到涛声回荡的独龙江峡谷,与蓝天白云相连的是白雪皑皑的雪山。雪山之下,是云雾缭绕的绿海青松。山下,江水碧蓝,波涛翻滚,彩桥飞跃江面,两岸金黄色的民居,红旗招展,迎风猎猎,这就是独龙族美丽家园。

  独龙江乡,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管辖的一个乡。方圆1994平方公里,偏居祖国西南边陲一隅,深谷幽远,峰峦叠嶂。东边是高黎贡山,西边和南边是与缅甸交界的担当力卡山,北边是西藏。高黎贡山隧道开通前,一年有半年大雪封山,与世隔绝。仅五千余人的独龙族,绝大多数生活在独龙江峡谷地区。

  在独龙江乡马库村,小聪,是我认识的第一位独龙族青年。在寻访界碑、月亮湾瀑布的路上,他热情邀请我们上车,免费当起了向导。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交谈中,得知他和妻子开了一家农家乐,取名“翠竹院”。这天,他正去中缅边界进货,要路过月亮湾瀑布和界碑。他说,去界碑的路非常难走,也不安全,一定要带上我们。

  果不其然,沿途沟壑泥泞,车身底盘擦声阵阵。小聪开着他的皮卡车,翻江倒海似的游走在原始密林里。这里是植物的王国,丛林茂密,不见路标,很容易迷路。因为颠簸厉害,小聪要我放心,说这条路,他闭着眼睛都可以开过去。路上,他如数家珍地讲起了界碑故事,介绍着独龙族风情及中缅边界民间友好往来的趣闻。言谈中,不亚于专业导游。

  关于脱贫话题,小聪打开了话匣子。他曾在木康边境检查站当兵五年,因缉毒成绩突出,两次荣立三等功。退伍返乡后,一心一意想干点事,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门路。

  边境民警建议他应聘专职辅警,一来可以发挥特长,二来解决就业问题。当上了专职辅警的小聪,生活来源有了保障,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不甘贫困的小聪,头脑灵活,看到来独龙江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和妻子一拍即合,萌生了办农家乐的想法。于是,两人在马库村口,开了这家农家乐。妻子小金,傣族妹,聪明好学,在县里组织下,她报名参加厨艺、经营培训班,学到了不少本领。

  我们到翠竹院的时候,已过了饭点。得知我们来意后,落落大方的小金挽起袖子,穿上厨师服,用竹笋、洋丝瓜做了一道当地米线,味道鲜嫩可口,妙不可言。她说:“这几年,独龙江路修好了,旅游开发,生意不错。“十一”国庆节,农家乐的生意忙不过来。小聪会普通话,当向导、做辅警,收入比过去强很多。生活,真是奔着小康去的!”

  小聪夫妻的翠竹院,主要由青竹搭建,小竹楼似傣家风格,随处可见。竹香、篱笆、通透宽敞,银器酒皿、竹椅竹凳整齐排列着。小伙子指着翠竹院说:“2014年,搬到现在的钦郎当民族特色村,竹篾砖瓦房,3室1厅,还有一个宽敞的厨房,是政府出钱,自己出力盖的。搬了4次家,这次是最好的。小时候,家随地走,每隔几年就要找地方烧荒开地,竹篾房、木板房、木板铁皮房,都住过,现在的房子不漏雨,住得踏实”。小聪家的变迁,不正是独龙族人民走出刀耕火种、重建家园的一个缩影吗?

  这几年,夫妻俩努力打拼,农家乐的营业收入已超过草果种植的收入,这让夫妻俩有了新的计划,他们期待把农家乐的经营规模再扩大一倍,就像总书记说的,“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像小聪、小金这样靠党的政策勤劳致富的年轻人,在独龙江不在少数。他们勤劳肯干,正大步赶上旅游富民之路。正如独龙族老百姓期待的那样,脱贫只是第一步,要把家乡建设好,让独龙江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镜头二:山美客栈的小时光

  十月,金沙江大峡谷,群峰披翠,山河壮丽。

  山美客栈位于虎跳峡镇永胜村,建在虎跳峡景区内的半山腰上,海拔2280米。客栈主人是一对年轻的纳西族夫妻,原生态的纳西民居及传统饮食习惯,至今还保留着。站在山美客栈平台,远眺大峡谷,流云飞泻、百鸟和鸣、重峦叠嶂,好一处仙界之境。“我们这儿背靠哈巴雪山、面向玉龙雪山,山下就是金沙江,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山美客栈的主人小和笑容满面地告诉我。

  只见他打开手机,微信朋友圈里,晒出了山美客栈朝霞、云海、峡谷的直播美景。站在自家客栈前,把拍摄到的高山、云海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哈巴雪山、知道虎跳峡和茶马古道最美风景。

  正值秋季,小小客栈,花卉、植物蓬勃舒展,妖媚多姿。转角处,鸡鸣阵阵,寻身看去,一只只“战斗”鸡上下翻飞,炊烟中觅食奔跑,笑傲江湖。一条石板小径延伸其中,真可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我细细打量着这个纳西族客栈。外观土黄色,围屋木柱造型。浓郁的纳西族标识,在一砖一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木桌上的三菜一汤,足够我们大快朵颐;房间的一面墙,居然是全景落地玻璃窗,不出门,就可以观云海。

  说起客栈,夫妻俩真不容易。之前,家里有地,收入并不高。抚养孩子,老人看病都要花钱,夫妻俩寻思着致富门路。对于家乡的山川美景,夫妻俩习以为常,而对于外面的人来说,有着磁铁一样的吸引力。这几年,他们发现,常有背包客路过家里,对吃饭、住宿都有需求。因自家种菜,新鲜价廉,酥油茶地道,妻子小杨烧得一手纳西族好菜,口口相传的客人也不少。特别是到高虎跳徒步线的韩国、欧洲等外国游客特别多。2016年,他们看准“旅游饭”商机,说干就干,贷款50万元,自筹40万,建起了山美客栈,让远方的客人到这里有饭吃、有房住。

  90万元,对于大山里的少数民族家庭来说,不算个小数目。夫妻俩起早贪黑,勤扒苦做,学开车、学烹饪,自己设计客房。他们还与携程合作,学会了上网接收订单,跟上了现代旅游的节奏。

  一批批客人的到来,不仅增加了收入,也让夫妻俩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们算了一笔账,按客源保底计算,每年也有20万元的收入。还贷款,有增收,是夫妻俩对未来小康生活的美好期待。

  然而,奔小康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今年疫情,小小客栈,受到了大冲击。上半年,客人少。夫妻俩不服输,他们以山美为主景,玩起了抖音,硬是把山美客栈上传到互联网,让山村客栈的美,在网上火了一把。

  美妙的纳西音乐,伴着清风徐来,山美客栈在鲜花中,更加醒目。肥硕可爱的肉植,整整齐齐地归置在一起;一丛丛开满鲜花的盆栽,沿石径延伸摆开。在这个鲜花盛开的地方,山美,美的不仅仅是庭院,更是一家人对未来甜蜜生活的无限憧憬。

  今年6月底,山美客栈迎来了疫情后的第一波客人,夫妻俩重整客栈,那份信心、那份执着,朝向小康的方向,追赶着......

  “要幸福就要奋斗”,在与贫困较量中,时光打磨着人们的智慧与毅力,而大山深处的人们,在实现从贫穷困苦到幸福生活的跨越中,一直努力着、奋斗着!




 
责编:
 
 
京ICP备14010557号 主办: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 网站联系电话:010-63202146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2条2号 E-mail:lgj@mwr.gov.cn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0000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40号

离退休干部局微信公众号